就想游城市

快捷导航
登录 |注册居民 |
查看: 4748|回复: 0

[分享] 心理健康的几个误区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0-1-29 23:20:0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加入城市,听原创电台,写情感文字,分享你的一切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居民

x
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,随便搜搜,估计找到250重定义不成问题,但其中能让我满足的不多,相反,让我发火的倒不少。
1、 顺应能力
似乎WHO的健康定义中就有顺应能力一说,但我记不清原文如何了,不过把能力这个东西作为健康的标准是应该慎重的。比如,一个孩子对色彩的感觉很差,画出来的东西总让人感觉不舒服,我们可以说他美术能力不行,但不能说人家不健康,除非差到一定程度,色盲了,那倒是可以说他不健康,但这也只能在他征兵、考驾照的时候说,平时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,也谈不上健康不健康。顺应能力也是的,能力强的可能活动范围大些,就业面宽一点,但顺应能力差的,只要不危害社会,每天“宅”着,也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其实,顺应能力这个溉念纯是美跟那帮人事经理们抄起来的,咱也不能说人家不对,为老板挑人,当然谁都想挑些能干的,撒得开,放得下的,没有哪个资本家愿意雇个祖宗供着。可这个溉念到了我们这儿就变味了,整个逻辑倒错了,成了zf对群众的要求了,你下岗了让你顺应,拆迁了让你顺应,死了人了也让你顺应。从理论上说,公务员是纳税人养的,应该是他们顺应群众啊,我们老百姓素质就是低,你是为我们打工的,就该顺应我们啊,想干就干,不顺应就走人。可现在,槁来槁去一帮变态的人把握了话语权,正常人倒不健康了。
2、 内向孤僻
这条更让我郁闷,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内向孤僻的人,并且多年来一直把它当自己的长处来着,可到了这两年,这个词组名声越来越差,凡是有点社会影响的凶杀案,凶首一定是内向孤僻的。其实什么样就算孤僻,不太好说,但内向与外向倒是可以专心理量表测出来的,而且这个量表每隔几年还得修订一次,为什么?就是要保证内外向的人基本各占一半,你拿20年前的标准测现在的人外向的估计得有80%,你要是拿现在美跟的标准测中国人,内向的可能有80%,但你要用最近修订标准测现在的本国人,只要你找的样本足够多,无论你在中科院找,还是在石佛寺找,结果都该差不多,接近50比50。
那为何yangjia之类的人一定是内向孤僻呢?答案很简朴,如今,凡是能成为社会热点的邢事案通常都牵涉到制度问题,但记者不可能往这上面挖掘,只能从个人角度找原因,说他心理不健康,但又不能说太重,要是把他说成精神病,那又要给警察叔叔添麻烦,所以,内向孤僻是最安全的解释,以至成为当代中国首席犯罪动机。
前面说过我就是个内向孤僻的人,我遵纪守法几十年了,但我不敢保证下半辈子不犯罪,可请大伙相信,我要是哪天真犯法了,那一定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,而绝不会是因为那个倒霉的“内向孤僻”。
3、 需求层次论
马斯洛在中国误导的人,估计在姓马的老外里至少排第二,他的那一套知名度太高,不用我重复了,其实在西方,他的思想从未占过主流位置,人家更愿意接受的是平行需求论,即人的几重不同需求可以平行进展的,不一定非得解诀了第一个才想到第二个。也可以这么说,就算我自己饭都吃不上,你也不能阻止我泡妞或成立乞丐委员会。老马永远无法解释,既然我们的那些高官,生老病死、吃喝嫖赌都由国家苞了,上有组织罩着,下有屁精拍着,归属与尊重的需求充沛满意,为什么还是不能追求“自我实现”,他们怎么整天还是惦记着最原始的需求。同样也无法解释,为什么还有些人温饱都没解诀,却不惜一切地捍卫自己的尊严。
这样一个有严峻漏洞的理论怎么在我们这儿就广为流传呢?因为我们相信“民以食为天”,即相信自己可以被人当猪养。我自己就曾真得相信我们伟大的XX“用世界7%的耕地养活了22%的人口。”现在我明白了,这又是个拧反了的逻辑。
这是个寂寞却幸福的城市,这是个声音与耳朵相恋的城市 93you.com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居民

本版积分规则

唯一的遗憾是我们连一张合照都没有。

就想游设计 ( 桂ICP备13002329 | 桂公网安备 45030502000286号 )|手机版|Archiver|

Powered by Discuz! © 2007-2024 就想游城市原创风格 Jokke Design

GMT+8, 2024-11-22 02:08